转载自:中国能源观察
绿电绿证,何以为绿?
“交易活跃但供需不平衡、证电价格有降有升、核电有必要纳入绿电交易体系……”作为我国绿电交易方面的首部综合性研究报告,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历时一年完成的《我国绿电交易现状及重点问题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绿电交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更阐述了绿电绿证供需形势的喜与忧、价格的升与降、国际认可的是与非等深层次问题,并为我国绿电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向。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作者:刘光林)
绿电交易逐渐活跃但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
“绿电交易作为绿色电力市场的核心机制之一,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与需求侧的用户连接起来,有效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扩大和绿色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在《报告》发布会上致辞时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严峻的能源挑战和环境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绿色电力作为清洁低碳能源的代表,一直以来都备受各方的高度关注。
而《报告》认为,绿电交易在机制上为绿色能源开辟了优先交易、优先执行和优先结算的渠道,精准化匹配绿色电力消费意愿,支撑绿色能源提高有效利用水平,引领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全面系统地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相较前几年,我国2023年绿电市场交易异常活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核发绿证预计达到1.76亿个,绿电交易成交电量611亿千瓦时,分别是2022年的7.8倍和10.5倍。
据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庞博介绍,截至2023年11月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通过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820.07亿千瓦时。其中,2021年成交电量76.38亿千瓦时,2022年成交电量143.08亿千瓦时,2023年前11个月就已经成交电量600.61亿千瓦时,逐年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并在2023年迎来集中爆发。
另据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鑫根介绍,截至2023年11月底,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区绿电交易累计成交电量130亿千瓦时。其中2021年成交电量10.65亿千瓦时,2022年成交电量38.3亿千瓦时,2023年前11个月成交电量81.2亿千瓦时。逐年增长的势头同样十分明显。
来自《报告》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9月16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证市场开市至2023年12月18日,该交易中心累计交易绿证2393.79万张,其中2022年交易绿证145.43万张,2023年交易绿证2248.36万张。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历史累计交易绿证约110万张,2023年以来交易绿证92万张,当年11月21日单日交易规模创历史新高,超过前10个月交易的总和。可见,绿证交易的增长势头与绿电交易比较类似。
针对有关绿电“供给能力不足”的观点,庞博认为,在国家电网经营区这么大的电网覆盖区域内,能做到如今这么大规模、大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并消纳,在全球范围内和世界电力发展史上已经相当于进入“无人区”了,“在国际上再也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据了解,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范围内新能源日最大出力3.6亿千瓦、占当日负荷的41%,新能源单日最大发电量49亿千瓦时、占当日发电量的32%。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预计新增风、光新能源电力超过2亿千瓦,新增规模较2022年翻一番。这样的年度增量已经相当于欧洲新能源装机大国德国的全部存量。即便如此,国家电网经营区仍然保持着97%以上的新能源利用率,2023年以来甚至达到97.5%。
如果非要说供给能力不足,庞博坦言,这主要还是和当前的政策有关系,因为大部分新能源电量被作为全额保障性收购电量纳入优先发电计划,主要用于保障居民和农业用电。这部分电量非但没有进入绿电市场体现其绿色电力价值,反而在煤电市场化价格上涨20%之后相对成了低价电,也没有体现出环境溢价(可再生能源价格超过煤电市场化均价的部分)。
所以,与其说“供给不足”,不如说供需不平衡。据王鑫根介绍,广东省的绿电成交率高达96%,但在南方电网经营区的西部省份成交量就很低,“绿电买不到,绿证卖不掉”两种情况交织存在。他认为,未来绿色电力供应水平将成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更大范围配置绿电资源,鼓励跨省跨区绿电交易。
供需不平衡问题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同样有所体现。西部省份本应成为绿电的供应方,但由于西部被分配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比较高,所以除去配套必须外送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之外,西部省份没有太多的外送绿电积极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像青海、新疆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大省,竟然排在各省绿证购买排行榜的前两位。“这两个地方预测到有可能完不成‘十四五’‘能耗双控’指标,因为消费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耗双控’,于是两地就通过购买绿证的方式来冲抵‘能耗双控’指标,正因为这样,其绿证购买量就上去了。”庞博介绍。
环境价值初步得到体现但证电价格有降有升
伴随交易规模的上涨,绿电交易价格也呈现逐年走高的趋势。
《报告》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在成交价格方面,国家电网经营区成交绿电的环境溢价在2021、2022、2023年分别达到3分/千瓦时、5分/千瓦时、6.5分/千瓦时。近年来,南方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成交价格也在不断走高,2023年成交价格较煤电均价高出1.85分/千瓦时。
再看绿证交易,同样来自《报告》发布会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9月16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证市场开市至2023年12月18日,该中心绿证交易累计成交均价为19.93元/张。其中2022年成交均价为28.10元/张,2023年成交均价为19.40元/张,成交均价呈逐年走低之势。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情况也比较相似,2023年交易均价约为11元/张,到2023年年底最低交易价格跌破10元/张。
对于绿色电力环境溢价的上涨,王鑫根认为与一次能源价格协同上涨有关。同时,他还认为与消费侧群体的环保意识提高有关,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和绿色品牌影响力,不断释放出对于绿色电力的需求。但是他又介绍,虽然就全国整体而言新能源有一定环境溢价且溢价仍在不断走高,然而在南方区域个别省份新能源装机占比高,供求关系比较宽松,存在较大消纳压力,导致绿电成交价格反而较其他电源更低一些,这也吸引大批高耗能企业出于经济考量去积极采购和消费绿电。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尽管绿证成交均价大约为每张几元、十几元、二十几元不等,但具体成交价格却差距很大。“2023年8月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之后,绿证价格的变化幅度非常大,最便宜的一张才两块钱,最贵的能达到1000块钱。”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部能源转型项目总监袁敏认为,这与最新政策为绿证设置了时效性因素有关,越早核发的绿证价格就相对越便宜。2023年7月25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1044号文”)明确规定,认证机构通过两年内的绿证开展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时间自电量生产自然月(含)起,认证信息应及时同步至核发机构。这其中的“两年内”即为绿证设置的时效性。
将核电纳入绿电体系具备很大想象空间
一个十分引人思考的情况是,《报告》还探讨了将核电纳入绿电交易体系的必要性问题。为了证明此举的必要性,《报告》给出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核电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仅约12.2克/千瓦时,与水电基本持平,低于风电和光伏。
“我曾经与一位电力交易中心的人士探讨过这个问题,对方认为将核电纳入绿电体系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这是一个定论。”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陈臻认为,但核电又的确是一种绿色低碳能源,这一点没有人能够否认。所以能不能将核电纳入绿电交易体系值得继续探讨。
对于核电的身份认知,国际上也有不同观点。2021年8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有关核电的技术简报显示,如果将利用核电排除在外,世界将不能实现已经商定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2022年7月,欧盟议会又投票通过支持将核能列为绿色能源,并且为核电颁发了绿证,可用以作为温室气体减排凭证。
近来,国际上这样的声音调门又有所提高。前不久刚闭幕的COP28发布了《三倍核能宣言》,称努力推进到2050年实现全球核能达到目前三倍容量的目标,并邀请国际金融机构鼓励将核能纳入能源贷款政策,旨在通过核电助力实现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
事实上,尽管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但其作为清洁能源的身份是不可否定的,其产生的减碳效果同样不被怀疑。也就是说,没有被核发绿证,不是因为核电没有发挥减碳作用,只是核电发挥的作用没得到碳减排市场的确认。
内外两手抓提升我国绿电绿证的国际认可度
“我们的绿电交易是‘证电合一’的,并且在交易过程中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使得绿电的生产、输送、交易都是可追溯的,数据不可篡改,所以我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同时我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不是很高。”史玉波在《报告》发布会上致辞时介绍。
“由于我国绿证还不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国内的一些跨国企业比较倾向于采购国际绿证。”袁敏介绍,我国应该尽快推动绿证相关标准与国际实现互认,加速我国绿证的国际化进程。
我国绿证之所以很难得到国际认可,主要原因在两方面:一个是绿色低碳价值被重复计算问题,再一个是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难以追踪问题。
要避免绿证绿色价值的重复计算,就是要实现不同机制、不同市场之间的协同。一个项目,不能既在绿电市场上又在绿证市场上重复获得绿色电力价值,更不能又继续到强制碳减排市场上和自愿碳减排市场上获得减碳价值。这也是我国绿证经常被诟病的地方。
据庞博介绍,为了做好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工作,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正在组织进行电网碳排放因子测算,根据新的测算方法,已经通过绿电交易成交的电量,以及在绿证交易中成交绿证对应的电量,在计算电网碳排放因子时必须予以扣除。这样就避免了绿色价值重复计算的问题。
让绿证得到认可,其实就是确保绿证交易是可追溯的,所以追踪机制同样非常重要。目前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正在编制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技术规范标准。“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论证,并通过对话以取得国际认可。”庞博说,目前这些工作正在做。而只有建立了中国标准,在绿证交易方面才能有中国方案,中国绿证才能得到国际的认可。
“一个比较好的情况是,中国绿证已经得到RE100组织的认可。我们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可,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功课,在‘漂绿’行为方面严格约束好自身;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要形成中国标准,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国际对话。”陈臻在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时作出相同的表述。她认为,中国的绿证要提高国际认可度,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话题,必须去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和参与到国际标准的认证对话当中去。在这方面,协会、社团等各方面的一些组织都可以行动起来。
对话是十分必要的。其实,目前全球对于清洁能源划分并未达成共识和形成一致标准。正像前面提到的核电,欧洲认可其绿色能源身份,为其核发绿证,而其他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在内并未给核电核发绿证。同样的情况,全球不同地区对于水电的绿色身份也存在不同的认定标准。但是全球气候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大家不能各说各话,需要坐到一起,排除一切地域文化甚至政治因素的干扰,共同商讨出一套大家都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标准。